答案:在golang中处理数据库事务需确保每个Begin都有对应的Commit或Rollback。使用db.Begin()开启事务后,应通过defer注册回滚逻辑,即使出错也能自动清理;成功则手动调用tx.Commit(),之后Rollback无效。注意区分错误类型:sql.ErrTxDone表示事务已关闭,驱动特定错误如唯一键冲突或死锁可针对性处理,网络错误可能需重试。避免常见陷阱:勿忽略Rollback返回值、统一退出路径、避免长时间持有事务、不跨函数传递sql.DB而应传sql.Tx。推荐将事务逻辑封装为接受*sql.Tx的函数,提升可测性与复用性。

在golang中处理数据库事务错误,关键在于正确使用*sql.Tx对象并及时回滚失败的事务。一旦事务开始,在发生错误时必须显式调用Rollback(),否则可能导致连接泄漏或数据不一致。
启动并结束事务的正确模式
使用db.Begin()开启事务后,应通过defer注册回滚操作,确保即使中途出错也不会遗漏清理步骤。
注意:如果事务已提交,再次调用Rollback()会返回错误,但不影响程序逻辑。
标准写法如下:
- 调用
db.Begin()获取事务句柄 - 用
defer tx.Rollback()兜底 - 所有操作成功后手动调用
tx.Commit() - Commit() 成功后,Rollback() 不再起作用
示例代码:
立即学习“go语言免费学习笔记(深入)”;
tx, err := db.Begin() if err != nil { return err } defer func() { if rErr := tx.Rollback(); rErr != nil && err == nil { err = rErr // 只有原始无错且回滚失败时才记录 } }() <p>// 执行SQL操作 _, err = tx.Exec("INSERT INTO users ...") if err != nil { return err // 自动触发 defer 中的 Rollback }</p><p>err = tx.Commit() return err // 提交成功则 Rollback 无效
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错误
不是所有错误都需要回滚事务。有些错误发生在事务外(如连接失败),而有些是sql语句本身的逻辑问题。
可通过判断错误类型决定处理方式:
-
sql.ErrTxDone:事务已关闭,不能再使用 - 驱动特定错误(如mysql的
MySQLError):可检查是否为唯一键冲突、死锁等 - 网络类错误:可能需要重试整个事务
例如检测死锁并重试:
for i := 0; i < 3; i++ { tx, err := db.Begin() if err != nil { continue } <pre class="brush:php;toolbar:false;"><pre class="brush:php;toolbar:false;">// 执行操作... if err := doInTx(tx); err != nil { tx.Rollback() if isDeadlock(err) { time.Sleep(time.Duration(i+1) * 10 * time.Millisecond) continue } return err } return tx.Commit()
}
避免常见陷阱
实际开发中容易忽略几个细节:
- 不要忽略Rollback的返回值:虽然多数情况可忽略,但在高并发场景下回滚本身也可能失败
- 事务函数退出路径要统一:多个return点容易漏掉资源释放
- 避免在事务中做耗时操作:长时间持有事务会增加锁竞争
- 不要跨函数传递*sql.DB:应传递
*sql.Tx以便复用连接
建议将事务逻辑封装成函数,接受*sql.Tx作为参数,便于测试和复用。
基本上就这些。核心是保证每个Begin都有对应的Commit或Rollback,并合理处理各类错误情况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