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常处理通过try-catch-throw实现,try块包含可能出错的代码,throw抛出异常,catch捕获并处理异常,提升程序健壮性与可维护性。

在c++中,运行时异常处理主要通过 try-catch-throw 机制实现。这套机制允许程序在出现错误时优雅地恢复或终止,而不是直接崩溃。合理使用异常处理不仅能提高程序的健壮性,还能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。
基本语法结构
异常处理由三个关键字组成:
- try:包裹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块。
- catch:捕获并处理特定类型的异常。
- throw:主动抛出一个异常对象。
try { // 可能出错的代码 if (error_occurred) { throw std::runtime_error("Something went wrong!"); } } catch (const std::exception& e) { // 处理标准异常 std::cerr << "Error: " << e.what() << std::endl; } catch (...) { // 捕获所有其他异常(慎用) std::cerr << "Unknown error occurred." << std::endl; }
使用标准异常类型
C++标准库定义了一系列继承自 std::exception 的异常类,推荐优先使用它们而非自定义原始类型(如int或字符串)抛异常。
- std::invalid_argument:参数不符合逻辑。
- std::out_of_range:访问越界,比如vector下标超限。
- std::runtime_error:运行时无法预测的错误。
- std::logic_error:程序逻辑错误,可在开发阶段避免。
抛出标准异常示例:
立即学习“C++免费学习笔记(深入)”;
#include <stdexcept> if (index >= vec.size()) { throw std::out_of_range("Index out of range"); }
自定义异常类
当标准异常不足以表达业务错误时,可以继承 std::exception 或其子类定义自己的异常类型。
class MyException : public std::runtime_error { public: explicit MyException(const std::string& msg) : std::runtime_error(msg) {} }; // 抛出 throw MyException("Custom error message"); // 捕获 catch (const MyException& e) { std::cout << "Caught MyException: " << e.what() << std::endl; }
注意保持异常类的拷贝安全和 noexcept 构造函数设计。
异常安全与RAII原则
异常可能中断正常执行流,因此必须确保资源正确释放。C++推荐使用RAII(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)来管理资源。
- 用智能指针(如std::unique_ptr)代替裸指针。
- 用std::lock_guard管理互斥锁。
- 文件流对象在析构时自动关闭。
只要资源绑定到对象的生命周期上,即使抛出异常也能保证析构函数被调用,从而避免泄漏。
异常规范与noexcept
现代C++鼓励使用 noexcept 标识不会抛异常的函数,有助于编译器优化并提升容器操作效率。
void swap(MyClass& a, MyClass& b) noexcept { // 确保不抛异常,std::vector等会优先调用noexcept版本 }
若函数声明可能抛异常,就不加 noexcept;否则应尽量标注,尤其是移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。
最佳实践建议
- 只对真正“异常”的情况使用 throw,不要用于控制流程。
- 按引用捕获异常(catch const std::exception&),避免 slicing。
- 在合适层级处理异常,不要过度捕获。
- 日志记录异常信息后再决定是否重新抛出(throw;)。
- 避免在析构函数中 throw 异常,可能导致程序终止。
基本上就这些。掌握 try-catch-throw 的核心用法,并结合 RAII 和标准异常体系,就能写出更可靠、易维护的 C++ 代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