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检查磁盘使用情况,使用df -h和du -sh定位大文件;再通过sql查询分析数据库和表的空间占用;接着检查binlog、慢查询日志及临时文件;最后采取删除无用数据、归档、压缩、分区等措施释放空间并优化配置。

当mysql出现磁盘空间不足时,可能会导致写入失败、服务中断甚至实例崩溃。排查这类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,快速定位并释放空间。
检查磁盘使用情况
先确认是否真的存在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。
- 使用 df -h 查看服务器整体磁盘使用情况,重点关注MySQL数据目录所在的挂载点(通常是 /var/lib/mysql 或自定义路径)
- 运行 du -sh /var/lib/mysql/* | sort -hr 可以查看数据目录下各文件或数据库占用的空间大小,帮助定位大容量对象
分析MySQL内部大对象
找出哪些数据库或表占用了大量空间。
- 执行以下SQL查询各数据库的磁盘占用情况:
select table_schema AS ‘数据库’,
SUM(data_length + index_length) / 1024 / 1024 / 1024 AS ‘总大小(GB)’,
SUM(data_length) / 1024 / 1024 / 1024 AS ‘数据大小(GB)’,
SUM(index_length) / 1024 / 1024 / 1024 AS ‘索引大小(GB)’
FROM information_schema.tables
GROUP BY table_schema
ORDER BY SUM(data_length + index_length) DESC;
- 针对大数据库,进一步查出具体的大表:
SELECT table_name,
(data_length + index_length) / 1024 / 1024 / 1024 AS size_gb
FROM information_schema.tables
WHERE table_schema = ‘your_large_db’
ORDER BY size_gb DESC
LIMIT 10;
关注日志文件和临时文件
除了数据表,日志文件也可能是“空间杀手”。
- 检查慢查询日志、错误日志、二进制日志(binlog)等是否过大。binlog 尤其容易积累,可通过 show binary logs; 查看当前所有binlog及其大小
- 设置 expire_logs_days 或 binlog_expire_logs_seconds(MySQL 8.0+)自动清理旧日志
- 手动清理可使用 PURGE BINARY LOGS BEFORE ‘yyYY-MM-DD’;,但操作前确保不影响主从复制
- 检查是否有大量临时文件(如#sql_开头的.ibd文件),这些是ALTER TABLE等操作残留,确认无用后可安全删除
处理方案与优化建议
在定位到空间占用来源后,采取相应措施。
- 对不再需要的大表或数据库执行 DROP 或 TRUNCATE;如果需保留数据,考虑归档到外部存储
- 启用表压缩(如InnoDB的ROW_FORMAT=COMPRESSED),减少空间占用
- 定期清理历史日志和监控自动清理机制是否生效
- 考虑将大表按时间分区(Partitioning),便于按分区删除旧数据
- 监控工具如prometheus+node Exporter或zabbix可设置磁盘告警,提前预警
基本上就这些。关键是平时要有监控,出问题时能快速定位是数据增长、日志膨胀还是临时文件堆积。及时处理能避免服务中断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