迁移mysql慢查询配置需先导出源实例的slow_query_log、long_query_time等参数,再在目标实例的my.cnf中配置相同值并重启服务,通过SET GLOBAL动态生效部分参数,随后执行SLEEP测试验证日志记录功能,最后利用pt-query-digest分析日志,结合EXPLaiN优化高频慢SQL,确保索引合理使用并定期调整阈值。

在 MySQL 中迁移慢查询优化配置,核心是确保目标实例具备与源实例一致的慢查询日志设置,并结合实际执行计划进行调优。整个过程不只是复制参数,还需验证配置生效、分析查询行为并持续优化。
1. 确认并导出源实例的慢查询相关配置
登录源数据库,查看当前慢查询相关的系统变量:
- slow_query_log:是否开启慢查询日志
- long_query_time:定义“慢”的阈值(单位:秒)
- log_slow_queries 或 slow_query_log_file:日志文件路径
-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:是否记录未使用索引的语句
-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:限制此类日志频率
- min_examined_row_limit:至少扫描多少行才记录
执行以下命令导出配置:
SHOW VARIABLES LIKE 'slow_query_log'; SHOW VARIABLES LIKE 'long_query_time'; SHOW VARIABLES LIKE 'slow_query_log_file'; SHOW VARIABLES LIKE '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'; -- 其他相关变量依需补充
2. 在目标实例中应用相同配置
将查到的值写入目标 MySQL 实例的配置文件(通常是 my.cnf 或 my.ini),在 [mysqld] 段添加或修改:
slow_query_log = ON long_query_time = 1.0 slow_query_log_file = /var/log/mysql/slow.log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= ON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= 100 min_examined_row_limit = 1000
保存后重启 MySQL 服务或动态生效(部分参数支持动态设置):
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= 'ON';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= 1.0; SET GLOBAL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= ON;
注意:long_query_time 修改后需重新连接会话才能生效。
3. 验证慢查询日志是否正常工作
在目标实例上执行一条模拟慢查询(如加入 SLEEP):
SELECT SLEEP(2), 'test slow query';
然后检查指定的慢查询日志文件是否有对应记录:
tail -f /var/log/mysql/slow.log
如果能看到刚执行的语句,说明配置已生效。
4. 迁移后的优化建议
配置迁移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优化需要分析日志内容并采取行动:
- 使用 mysqldumpslow 或 pt-query-digest 分析慢查询日志,找出高频或耗时最长的 SQL
- 对重点语句执行 EXPLAIN 查看执行计划,确认是否走索引、是否存在全表扫描
- 为缺失索引的查询添加合适索引,但避免过度索引影响写性能
- 考虑重写复杂查询,拆分 JOIN 或子查询,减少数据扫描量
- 定期复查 long_query_time 设置,根据业务响应要求调整阈值
基本上就这些。关键是把配置带过去,再让日志跑一段时间,真实捕获问题 SQL 才能精准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