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使用索引可减少扫描数据量并提升查询效率,应为常用查询字段创建单列或复合索引,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或计算;通过EXPLaiN检查执行计划,避免全表扫描,优化LIKE、OR及NOT IN等可能导致索引失效的写法;简化WHERE条件逻辑,优先使用覆盖索引并只查询必要字段,以提升整体查询性能。

MySQL中优化WHERE查询的核心在于减少扫描的数据量、提升索引利用率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计算。以下是几个关键优化方向。
1. 合理使用索引
确保WHERE条件中的字段有合适的索引,尤其是频繁查询的列。
- 为WHERE子句中常用的列创建单列或复合索引
- 复合索引注意顺序:将筛选性高的字段放在前面
-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或表达式,如 WHERE YEAR(create_time) = 2023 会导致索引失效
- 尽量避免对索引列进行计算,如 WHERE price * 1.1 > 100
2. 避免全表扫描
MySQL在无法使用索引时会进行全表扫描,性能差。
- 检查执行计划:EXPLAIN SELECT … 查看是否走了索引(type=ALL表示全表扫描)
- LIKE查询以通配符开头(如 LIKE ‘%abc’)不会使用索引,尽量用后缀匹配
- OR条件可能导致索引失效,可考虑用UNION替代
3. 优化查询结构
简化WHERE逻辑,让MySQL更容易选择最优执行路径。
- 避免在WHERE中使用NULL判断,尽量用默认值代替NULL
- IN列表不宜过大,大列表建议分批或使用临时表关联
- 避免使用NOT IN、!= 等否定操作,它们通常不走索引
- 范围查询(BETWEEN、>、<)后尽量不要再跟其他条件在复合索引中,否则后续字段可能无法使用索引
4. 使用覆盖索引
如果查询字段全部包含在索引中,MySQL无需回表,性能更高。
- 例如有索引 (status, create_time, name),查询 SELECT status, name FROM table WHERE status = 1 可直接从索引获取数据
- 减少SELECT *,只查需要的字段
基本上就这些。关键是理解执行计划、善用索引、避免写法陷阱。实际优化时结合EXPLAIN分析SQL执行路径,针对性调整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