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造函数负责对象初始化,析构函数处理资源释放,二者共同管理对象生命周期。构造函数与类同名、可重载,包括默认、带参、拷贝和移动构造函数;析构函数唯一且自动调用,用于清理如内存等资源。遵循RaiI原则,确保资源安全。

在c++中,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是程序设计的核心部分之一。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是控制对象创建与销毁的关键机制。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,有助于写出更安全、高效的代码。
构造函数:对象初始化的入口
构造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成员函数,用于在创建对象时自动初始化其成员变量。它与类同名,没有返回类型,可以重载。
特点:
- 与类名相同
- 无返回值(不能写void)
- 自动调用,无法手动调用
- 支持重载,可定义多个不同参数的构造函数
常见类型:
立即学习“C++免费学习笔记(深入)”;
- 默认构造函数:无参或所有参数都有默认值。若未定义,编译器会生成一个空的默认构造函数(前提是未定义其他构造函数)。
- 带参构造函数:用于按指定值初始化对象。
- 拷贝构造函数:用同类的另一个对象初始化当前对象。形如
ClassName(const ClassName&)。若未定义,编译器提供默认的逐成员拷贝。 - 移动构造函数(C++11起):用于转移临时对象资源,提升性能。
示例:
class Person { public: std::String name; int age; <pre class="brush:php;toolbar:false;"><pre class="brush:php;toolbar:false;">// 默认构造 Person() : name("Unknown"), age(0) {} // 带参构造 Person(const std::string& n, int a) : name(n), age(a) {} // 拷贝构造 Person(const Person& p) : name(p.name), age(p.age) {}
};
析构函数:对象销毁时的清理工作
析构函数在对象生命周期结束时自动调用,用于释放资源,如内存、文件句柄、网络连接等。它名称前加~,无参数,无返回值,不能重载。
特点:
- 名称为
~类名() - 无参数、无返回值
- 每个类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
- 自动调用,不可手动调用(但可通过
对象.~类名()显式调用,一般不推荐)
若未定义,编译器会生成一个空的默认析构函数。但当类涉及动态资源管理时,必须自定义析构函数,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。
示例:
class Buffer { char* data; public: Buffer(int size) { data = new char[size]; } <pre class="brush:php;toolbar:false;"><pre class="brush:php;toolbar:false;">~Buffer() { delete[] data; // 释放堆内存 data = nullptr; }
};
对象生命周期的完整流程
从对象创建到销毁,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形成闭环:
- 局部对象:进入作用域时调用构造函数,离开作用域时调用析构函数。
- 动态对象(new/delete):new触发构造函数,delete触发析构函数。
- 全局/静态对象:程序启动时构造,结束时析构(顺序与构造相反)。
注意栈对象的析构顺序是后进先出,与构造顺序相反。
RAII与资源管理
C++推崇RAII(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)原则:资源的获取即初始化。通过构造函数申请资源,析构函数释放资源,确保异常安全和自动清理。
例如,标准库中的std::string、std::vector、std::unique_ptr都遵循此模式,无需手动管理内存。
自定义类也应遵循这一理念,避免裸指针和资源泄漏。
基本上就这些。构造函数负责“生”,析构函数负责“终”,配合得当,才能让对象生命周期井然有序。掌握它们,是写出健壮C++代码的基础。


